使用指南
使用指南
Smart 内核

Smart 内核使用说明

概述

项目内置 Smart Core,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和节点质量自动选择符合您的最优节点。并内置了"一键开启"功能,适合不想折腾自定义规则的用户。

🔍 深入了解:想了解 Smart Core 的详细工作原理和算法机制?
请查看 Smart Core 工作原理详解

Smart Core 概览图 Smart Core 功能位置概览

功能特点

  • 智能节点选择: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和节点质量自动选择最优节点
  • 一键开启:简化配置流程,适合普通用户
  • 自动规则覆写:智能替换现有规则组
  • 全局模式支持:支持全局代理模式下的智能节点选择

一键开启功能

功能位置

"一键开启"内置 Smart 规则的功能位于:内核设置使用自动 Smart 规则覆写

附加功能开关

使用 LightGBM 开关

  • 功能说明:当打开此开关时,Smart Core 将自动下载预训练的模型以提升节点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
  • 注意事项:预训练的模型不一定适合您的网络环境,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
  • 文件位置:模型文件保存在软件的"工作目录"中

数据收集开关

  • 功能说明:打开此开关将收集网络连接和节点性能数据
  • 用途:您可以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训练符合您网络状况的自定义模型
  • 文件位置:数据收集文件保存在软件的"工作目录"中
  • 隐私说明:数据仅在本地收集和存储,不会上传到外部服务器

策略模式选择

  • 粘性会话(Sticky Sessions)
    • 特点:为同一网站或域名尽量使用相同的节点进行连接
    • 优势:提供更稳定和平滑的节点切换逻辑,避免频繁切换节点
    • 适用场景:适合对 IP 地址敏感的网站,或需要保持会话连续性的应用
    • 默认选项:这是 Smart Core 的默认策略模式
  • 轮询(Round Robin)
    • 特点:在所有可用节点间平均分配连接请求
    • 优势:能够充分利用所有节点资源,实现负载均衡
    • 适用场景:适合探索性测试或需要最大化节点利用率的场景
    • 注意事项:可能导致 IP 地址频繁变化,不适合对 IP 敏感的服务

工作原理

当开关开启后,系统会自动执行以下操作:

  1. 自动载入覆写脚本
  2. 智能规则替换
    • 当原有规则中有 url-testload-balance 组时,自动替换为 Smart 规则组
    • 保留原有的规则和策略配置,但需要用户手动选择(Smart Group)名称的“节点”才能生效
    • 当没有 url-testload-balance 时,新增 Smart Group
  3. 默认出站规则设置:将当前配置文件下的默认出站规则替换为"Smart Group"
  4. 流量路由:您的所有代理流量都将从此分组下的节点流出

Smart 规则自动配置工作流程

使用步骤

步骤 1:开启 Smart 规则覆写

  1. 打开应用程序
  2. 进入 内核设置
  3. 找到 使用自动 Smart 规则覆写 选项
  4. 开启该开关
  5. 可选配置
    • 使用 LightGBM 开关,以获得更好的节点选择效果(使用预训练的模型,但可能不适合您的网络环境)
    • 数据收集 开关,为自定义模型训练收集数据(如果您不懂如何训练自己的模型,请关闭数据收集开关)
    • 选择 策略模式
      • 选择“粘性会话”(推荐):适合大多数用户,提供更稳定的体验
      • 选择“轮询”:适合需要最大化节点利用率或进行性能测试

开启 Smart 规则覆写 开启 Smart 规则覆写开关

步骤 2:验证配置

开启后,系统会自动配置 Smart Group,您可以在代理组列表中看到新增的"Smart Group"。

Smart Group 显示 Smart Group 在代理组列表中的显示

步骤 3:全局模式设置(可选)

如果您使用全局模式,请选择名称为"Smart Group"的节点,以使用该功能。

全局模式下选择 Smart Group 在全局模式下选择 Smart Group

规则替换逻辑

现有规则组处理

原规则组类型处理方式
url-test自动替换为 Smart 规则组
load-balance自动替换为 Smart 规则组
其他类型保持不变

手动选择 Smart Group 的节点以生效

⚠️ 重要提示:规则组替换后,原有的规则和策略配置会被保留,但用户需要手动选择新生成的 带有(Smart Group)名称的“节点”才能使用 Smart Core 功能。如果不选择 Smart Group,系统将继续使用原有的规则组。

新增规则组

新增 Smart规则组

当配置中没有 url-testload-balance 规则组时:

  • 系统会新增一个名为"Smart Group"的规则组
  • 自动将默认出站规则设置为"Smart Group"

注意事项

适用场景

  • ✅ 不想手动配置复杂规则的用户
  • ✅ 希望系统自动选择最优节点的用户
  • ✅ 经常切换网络环境的用户

使用限制

  • ⚠️ 开启后会覆盖现有的 url-testload-balance 规则组
  • ⚠️ 如需您有自定义 Smart 规则,建议关闭此功能
  • ⚠️ 全局模式下需手动选择"Smart Group"节点

故障排除

如果 Smart 功能未正常工作,请检查:

  1. 开关状态:确认"使用自动 Smart 规则覆写"已开启(可尝试反复开关几次)
  2. 规则组:检查是否存在"Smart Group"规则组
  3. 其他覆写脚本导致的冲突:如果不存在"Smart Group"节点或规则组,请检查是否和已有覆写脚本冲突,尝试暂时禁用其他覆写脚本
  4. 节点选择:全局模式下确认已选择"Smart Group"节点
  5. 配置重载:尝试重新载入配置文件

故障排除检查清单

常见问题

Q: Smart Core 如何判断最优节点?

A: Smart Core 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
  • 节点延迟
  • 连接成功率
  • 用户使用习惯
  • 网络质量评估

📚 更多细节:想了解具体的权重计算算法和节点选择逻辑?
请阅读 Smart Core 工作原理详解

Q: 可以自定义 Smart 规则吗?

A: 当前版本的 Smart Core 主要提供自动化配置,如需高度自定义,建议关闭自动覆写功能,手动配置规则组。

Q: Smart Group 会影响其他规则组吗?

A: Smart 规则覆写只会替换 url-testload-balance 类型的规则组,其他自定义规则组不受影响。

Q: LightGBM 和数据收集功能有什么区别?

A:

  • LightGBM:使用预训练的通用模型,可快速提升节点选择效果,但可能不适合您的特定网络环境
  • 数据收集:收集您的网络使用数据,可用于训练更适合您的网络环境的自定义模型
  • 文件位置:所有模型文件和数据收集文件都保存在软件的"工作目录"中

📝 使用建议:如果您不懂如何训练自己的模型,请关闭数据收集;有能力的用户建议先使用数据收集功能运行 1-2 周,然后再训练自定义模型。

Q: 粘性会话和轮询模式有什么区别?应该选择哪个?

A:

  • 粘性会话(Sticky Sessions)
    • 相同网站使用相同节点,提供稳定一致的体验
    • 适合网银、支付等对 IP 地址敏感的服务
    • 推荐日常使用,提供更好的稳定性
  • 轮询(Round Robin)
    • 在所有节点间轮流分配流量,实现负载均衡
    • 适合性能测试或需要充分利用所有节点的场景
    • 可能导致 IP 地址频繁变化

🎯 选择建议:大多数用户建议使用默认的“粘性会话”模式,以获得更稳定的网络体验。只有在需要进行性能测试或特殊优化需求时才考虑使用轮询模式。


如有其他问题,请参考 常见问题发起issue (opens in a new tab)